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凯发官网手机版

时间:2024-10-25 10:43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唐亚林  来源:凯发官网手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职尽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内蕴着革命的逻辑、现代化的逻辑、人民民主的逻辑以及国家治理的逻辑,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

革命的逻辑

鸦片战争后,曾创造了灿烂中华文明并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发展的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境况,无数仁人志士开展了救国救民的艰难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无以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也难以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发展局面。

在追求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组建具有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政党,并通过政党的引领与治理,才有可能实现近代中国的根本性变革、国家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伟大解放之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目标、对象、任务、方式和路线等,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与实现国家独立统一的历史使命。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着理论上、组织上、队伍上、领导上等各方面的不成熟,面对着近代中国分化的阶级基础、发展不平衡状况以及国内外统治集团联合镇压等复杂局面,需要根据不同阶段革命任务的变化,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有鉴于此,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了“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等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任务的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自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和战略在其先后创建的工农民主专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直至全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等多个革命政权形态中得到落实和体现,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团体在不同革命时期政治联盟的形成。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协商建国的方式,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进一步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界定,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而在宪法层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了新型政党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制度基础。

现代化的逻辑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历史文化与社会基础各不相同,政治经济制度体系各有千秋,这就导致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利用其先发优势,占据了现代化发展的先机,并通过其优势地位,强占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各种资源,甚至利用不合理不公正的政治经济规则体系,通过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垄断性地位,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得不接受各种超额利润的压榨与盘剥,并难以获得公平稳定持续发展的机会。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种夹缝中艰难起步的。

面对着旧中国工业化基础极其薄弱、城市化率极其低下、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活水平极其落后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等情况,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力量和作用,创造了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的团结局面,为实现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强大人心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发挥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作用和智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和优势,推动统一战线在各层级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生根开花结果;三是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把多党合作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起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民民主的逻辑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除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外,还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民主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大形态的有机结合,是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的集中体现,而政党协商则是协商民主的有效运作形态,也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协商民主的要义在于基于共同的政治理想和相同的发展目标,多方协商主体通过平等参与、议事协商、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方式,将协商融于决策之前与决策之中,由此形成最大共识和团结合力,为共同体的一致性行动和有效性发展奠定基础。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协商民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而且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人民民主组织形式,将协商民主落实到各层级各领域的重大立法、重大决策、重大事务、重大项目等具体方面和具体实践过程中,构建了协商民主的内生制度动力,进而推动了中国民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能够真正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制度形态与实践路径。

国家治理的逻辑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新型政党制度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政治的核心在于构建现代政党、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关系。因为现代政党已成为现代政治运转的中枢,是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进行有机统合并成为一体的主导力量,故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既可以通过其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体现,又可以通过其共识性目标和一致性行动,将各方力量有机凝聚在一起而体现,还可以通过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三层次内容体系、协商平台体系、协商机制体系等,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的科学化民主化责任化绩效化等目标而体现。

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形成包括国家权力机构体系分工协作、央地部门体系分工联动、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多元主体分工配合的治理体系与治理格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优势在于构建相向而行的目标体系、协调一致的行动体系、整体高效的绩效体系,并通过发挥各层级各领域各机构各部门代表性力量的作用,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生动有效的治理实践与持续提升的发展绩效,进而全面展现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作者:唐亚林,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标签:
凯发官网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