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悠长,阅见成长——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凯发官网手机版
书卷悠长,阅见成长——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读一本书便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就是我们的旅行社。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阅读热情,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鲈乡实验小学仲英校区教科室于2024年9月19日举办了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王志军副主任主持,以读书有益开篇,鼓励青年教师在阅读中充实自己。
迮柳新老师分享了郑毓信教授的《新数学教育哲学》与《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本论著的读书心得。
“两书相辅相成,构成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前者提供数学教育哲学基础,深入探讨数学教育的本质、目标与方法,易于一线教师理解;后者则通过丰富实例,展示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两书结合阅读,不仅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教育哲学,还提供了前瞻性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具体实施案例,促进教师创新教学,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两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教师全面了解自我成长路径,积极寻求发展机会。非常值得一读!”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的作者是特级教师冯卫东。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将教学理念与生活中的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相联系。通过这七件事的隐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个方面,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努力将这些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
《一线教师》的作者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在这本书中记录了管老师面对不同类型的工作时所总结出的方法及心路历程,让人读起来既有共鸣又能学到很多真正能落地执行的方法,实用性很强。
在“情感学”中,他说“老师的一句话,不同学生的心里,会解读出种种不同的意味来”,所以,沟通非常必要。教书育人的我们是在和发展中的人打交道,所以出色的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一线教师的必修课。
张霞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方法中,“例外”技术让我印象深刻,它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提问方式,它基于一个核心理念: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引导来访者回顾并探索自己生活中那些与问题不同的、成功的或相对较好的经验,从而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潜在的资源和能力,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它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看到希望、发现资源,还能够促进他们自我反思和成长。
谌志霞老师分享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本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以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将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中,通过真实的问题或项目驱动,来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学中创新,也讲了计算思维需要在真实情境下编程教学中去渗透,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是需要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日常编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并不是一节课或者一个星期短时间就能有明显提升,需要一个持续化的学习过程。
在阅读《照亮成长,让教育更有智慧》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价值观和创造力。书中强调的智慧教育方法,如激发兴趣、鼓励创新和个性化教育,让我在教育实践中有了诸多感悟。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他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鼓励创新时,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也让我惊叹不已。而个性化教育则让我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同时,我也深知教育者的榜样力量。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深远,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这本书为我的教育之路照亮了方向,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有智慧的教育方法。
通过深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我深刻领悟了与内向孩子相处的艺术。这些孩子在集体中,往往显得局促不安,难以像外向孩子那样自然吸引众人的目光,成为易被忽视的一隅。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以温和、具体的方式,来回应那些细腻而真挚的关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为内向的孩子提供更加宽松与包容的成长环境。为了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展现出主动与耐心,用时间和陪伴构建起信任的桥梁。在日常互动中,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从而逐步建立起安全感。
《活在课堂里》的作者是李政涛教授。这本书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探索与成长的舞台,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也揭示了“实、长、清、细、深、融”这六个字所承载的教育真谛。理想的课堂应注重实效、长远影响,教学需清晰、细致且深入,更要促进师生情感的融合。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与灵魂的唤醒。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书不同于以往对概念类书籍的认识,这本书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这本书的理念鼓励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相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技能,还能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严纯老师分享的书籍是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中于老师具体介绍了“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讲这“五重”,齐头并进。书中既讲述了思想理念,又有方法技巧,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
张奠宙教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指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书中倡导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采用动手操作、游戏化学习、问题解决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提升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吴正宪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一共罗列了20个关于课堂如何更好生成的教学策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和指导。吴老师关于理答的策略中,提出观点:在转向中扩大参与度,转向是把同一个问题再次抛给其他学生,引发更多学生深层次数学思考。理答是一项教学技能,它需要我们善于倾听、读懂学生,能够合理筛选,有效理答,需要长期积累,寻找规律。慢慢学习。
《教育的本质》一书,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它强调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与潜能,倡导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书中智慧,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对教育真谛的理解之路,让我明白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过程。阅读此书,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教育者的信念,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共同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新课堂“怎么办”》一书中,杨院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课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课堂意味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知识的魅力。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真正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质疑、去创新。如果说原来我们老师就像领头雁,那么我们领到哪儿,学生就要飞到哪儿。当学生飞不到我们指定的位置时,就会受到我们的指责。新课堂中,老师要把这种“带”变为“推”,把学生推到学生的舞台上,我们要甘愿退居幕后。同时,新课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院长书中的观点鞭策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阅读的书籍是《一间自由生长的教室》,它提醒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愿意成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在自由生长的土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充满自由、尊重和爱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自由生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所分享的书籍是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这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我分享的书籍是《在乎每一只鸟》,这是一位教育者的独白。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封面,我就特别想听听这位教育者的独白究竟是怎样的。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作为一名二十余年来辛勤耕耘在中学教育田园里的教育工作者,本书作者通过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所读、所见的不断反思,记录自己对育人这件事的所思所想。无论是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家长,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关于如何优化教育实践的一些感悟。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与乐趣。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能从每一个故事中,感受到一句话:没有信念,就没有方向。在乎每一只鸟。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初心,教育需要从守住初心出发。
《微习惯》不仅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智慧之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微习惯”策略,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将微习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共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后,我深受启发。诺丁斯以其深邃的哲学视角和丰富的教育经验,重新定义了“关心”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情感。书中,她不仅阐述了关心的本质,还提出了实现真正关心的秘诀——专注。这让我意识到,在教育和生活中,只有当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真正理解和帮助他人。此外,诺丁斯对现代社会关心缺失现象的批判,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全面、有温度的人。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教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我分享的书籍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什么是理解?传统的认识当中,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了解、明⽩,⽐如英语学习中让学⽣理解⼀个单词的意思,理解课⽂的含义。当学⽣能回答出这个词的意思时,我们就会判定他理解了。在这过程中,我们把“理解”的含义局限在了对⼀些概念知识的解释、回忆和再现上。往往这样简单地判定学⽣理解的后果是,到了做题时仍有学⽣不会做,这时⾝为⽼师的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群学⽣还是没有“理解透”。通过这本书,我发现“理解”内涵原来能更深。书中的“理解”更注重于学习的迁移,更多意味着⾏动,⽽学⽣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挑战中,也成为衡量理解的⼀个基本指标。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些印象较深的点: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二、用心灵赢得心灵。三、教师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我体会到了李老师犹如慈母般对孩子们那种无私奉献的师爱,李老师将自己教育的历程付诸于笔端,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他的故事平实动人,和我们的教育生活息息相关,每读一次,心里就感动一次。同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于李镇西老师的心,我们都希望能成为一个个学生前行的明灯,照亮他们成长的行程。
今天我与各位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给音乐教师的建议》。阅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音乐教师要接受新理念。融合科技教学工具,利用智能音乐软件和在线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如组织音乐会、音乐剧制作等。鼓励学生创作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的根与源——鲍鹏山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以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为切入点,细致分析了轴心时代同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鲍鹏山认为这些思想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人类道德使命的思考,变成了文明的成果积淀下来,这些积淀最后就成了人类生存的价值观和价值基础。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教育并不是权威,并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与一次又一次地推翻。教育在新的时代,赋予知识新的内涵。
青年教师们积极分享了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并进行了精彩的推荐。从教育学、心理学到教育教学方法,从经典名著到前沿研究,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这不仅丰富了教师们的阅读体验,也拓宽了教育教学的视野。
最后,郭炎孙副校长于总结发言中,分享了个人教科研的心路历程,特别强调了摘录优秀论文表达并用心积累的价值,勉励教师们注重日常积累,以促进专业成长。此番鼓励与期望,为青年教师阅读与研究之路注入了新活力。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让阅读见证我们的成长。
仲英校区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文稿:刘伊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